德国的全称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,地理上与法国、丹麦、波兰、奥地利等多个国家接壤,国土面积大约为35.7万平方公里,人口约为8300万。在欧洲范围内,德国一直是人口数量较多的国家。历史上,为了扩展德意志民族的生存空间,德国曾多次进行领土扩张,但在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的惨重失败后,德国却失去了大批土地。那么,德国究竟丢失了多少领土呢?
首先,谈及德国的扩张历史。德国作为一个主要由日耳曼民族组成的国家,早在古代这片土地上便聚居着众多日耳曼部落。在罗马帝国时期,罗马人将日耳曼人、凯尔特人和斯拉夫人并称为“欧洲三大蛮族”。由于德国境内以日耳曼人为主,凯撒称这片地区为“日耳曼尼亚”,而德语中则称之为“德意志”,这是德意志民族自称其居住地的名称。
公元476年,日耳曼人推翻了西罗马帝国,德意志地区归属于法兰克王朝。到了843年,德意志人从法兰克王朝中脱离。公元962年,德意志人建立了神圣罗马帝国。从此,德意志民族开始对外扩张,将捷克地区以及意大利北部纳入神圣罗马帝国的版图。
展开剩余77%值得指出的是,神圣罗马帝国并非一个统一的国家,而是由多个德意志诸侯国组成的松散联合体。在这些诸侯国中,普鲁士和奥地利是最为强大的两个。18世纪末,普鲁士、奥地利与俄罗斯三国共同完成了对波兰的瓜分,使德意志人的领土得到了进一步扩展。
进入19世纪初,随着神圣罗马帝国的解体,普鲁士与奥地利两大德意志邦国开始争夺德意志地区的霸权。1866年普奥战争结束后,普鲁士击败奥地利,建立了北德意志联邦。1870年,普鲁士发动了普法战争,德国南部多个邦国摆脱了法国的统治。1871年普法战争结束,普鲁士成功完成了德国的统一,建立了德意志帝国,并迫使法国割让了阿尔萨斯-洛林地区。
此时,德国的领土面积达到了54万平方公里。当时德国国歌中有一句歌词:“从马斯到梅梅尔,从埃施到贝尔特,德意志,高于一切。”这里的马斯、梅梅尔、埃施和贝尔特分别指代当时德国的四个边界点,体现了那个时期德国领土的广阔范围。不过,随着德国后来大量领土的丢失,这句歌词逐渐被废弃,不再使用。
其次,是德国领土的丢失。1871年统一后的德国进入快速发展阶段,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,德国的国力已经非常强大。为了遏制德国的崛起,英、法、俄三国结成了三国协约,而德国则与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结成了三国同盟。1914年,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,意大利最终倒向协约国阵营。战争结束后,德国和奥匈帝国战败,德国成为协约国强制削减的对象,被迫将北石勒苏益格割让给丹麦,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,并将但泽走廊划给波兰。
北石勒苏益格是石勒苏益格地区的北部,历史上曾是丹麦的附属公国,北邻丹麦,南接荷尔斯泰因。荷尔斯泰因曾是神圣罗马帝国的一个邦国。15世纪起,石勒苏益格与荷尔斯泰因通过联姻关系日益紧密。到了19世纪,普鲁士和丹麦因石勒苏益格归属问题爆发争端,1864年普丹战争结束后,普鲁士获胜并控制了整个石勒苏益格地区。一战结束后,德国被迫将该地区北部割让给丹麦。
阿尔萨斯-洛林地区在17世纪之前是神圣罗马帝国的领土,当地居民主要讲德语。三十年战争后,德意志大败,人口减少25%至40%,阿尔萨斯和洛林被割让给法国。1871年,这片区域再次被纳入德国,但一战后又回归法国。
但泽走廊,也被称为波兰走廊,曾是15至18世纪波兰王国的一部分。18世纪末期,俄、普、奥三国瓜分波兰,但泽走廊划归普鲁士。第一次世界大战后,根据《凡尔赛条约》,该地区被割让给波兰,导致东普鲁士成为一个飞地。此外,德国还被迫将西里西亚南部的古尔琴地区划给捷克斯洛伐克,将西部的欧本马尔梅迪地区割让给比利时。这些地区在德国强盛时曾是争议地,因德国实力强大,比利时和捷克斯洛伐克不敢轻易索要。
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令德国极为不满。1939年,德国再次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,但最终再次失败。二战结束后,德国东普鲁士被瓜分,其中梅梅尔现属立陶宛的克莱佩达港,而哥尼斯堡则成为俄罗斯的加里宁格勒。此外,德国东部的波美拉尼亚和西里西亚也划归波兰。总体来看,两次世界大战结束后,德国共丧失了约18.3万平方公里的领土,目前的德国面积仅剩约35.7万平方公里。
发布于:天津市配资服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