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34年到1936年,红军踏上了艰苦的万里长征。虽然朱德已经年近知命,但他依旧身体健朗、意气风发。在这段历史的征途上,朱德不仅作为指挥官展现出出色的军事才能,而且总是亲力亲为,时常与战士们共同承担艰难困苦。他从不摆架子,遇到有战士需要帮助时,总是第一时间上前。有时候,他的举动甚至引发了一些小小的误会。
有一次,朱德听闻前方的伤亡情况后,决定亲自去看看。他偶然遇到一支部队,和他们聊了会儿天,忽然间,有战士感到饥饿,于是开始生火做饭。朱德笑着坐下来,和旁边的战士们继续谈话。不久后,一名炊事员走过来,见朱德还在闲聊,便直接命令他:“你还有空在这聊天!快起来烧水!” 这一幕让其他人都感到有些不解,毕竟这个命令的对象,竟然是朱德司令。令人意外的是,朱德并没有揭示身份,而是安静地站起身来,拍拍屁股,走向锅灶,乖乖地去烧水了。
展开剩余84%没过多久,朱德的警卫员着急地找了过来,看到司令官竟然在烧水,生气地对炊事班的人说道:“你们太过分了,竟然让朱总司令去烧水!”其他战士纷纷停下手中的活,目瞪口呆,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。刚才命令朱德的炊事员被吓得连忙流下了眼泪,急忙道歉。朱德却轻拍着那名战士的肩膀,笑着安慰他说:“老班长,朱德我永远是个兵,能为战士们服务,做什么都没关系。”听到朱德这样亲切的话,周围的战士们都露出了敬佩的神情。朱德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身先士卒,什么是领导的力量。
其实,朱德不仅是总司令,他在部队中还有许多不同的身份。有时他会挽起袖子,亲自劈柴生火做饭,甚至会充当伙夫,给战士们分发饭菜。如果人手不够,他会主动上前,提起大勺,帮着添饭。正是因为朱德深深融入了战士们的生活中,才会出现那样的误会。
在一次休整时,朱德听到警卫员汇报的伤亡情况后,顿时心情沉重。药品短缺,许多战士的伤口没有包扎,他决定亲自去查看一番。一路上,他遇到了一支年轻的部队。战士们没有认出他来,朱德便和他们聊了起来,讲述着自己过去的革命经历。年轻战士们听得津津有味。忽然,队伍中传来了一阵肚子咕咕叫的声音,大家都没有吃饭,而炊事班里的人只有两名,正在忙碌做饭。朱德笑着坐下,与战士们继续闲聊。不久后,炊事员走过来,指着朱德说:“班长,快来帮忙烧水!”这时,大家才意识到,那个看似普通的老兵,竟然是朱德总司令。朱德的亲和力让他与战士们的关系非常融洽,也因此经常会出现误会。
后来,朱德的警卫员找到他,看到他正蹲在锅旁生火,脸被烟熏得黑乎乎的,心急如焚地走过去制止了炊事员。整个部队的人都听说了朱德为大家做饭、讲故事的事,纷纷为他的无私精神鼓掌。这种亲民的作风,深深地感染了每一位战士,也使得朱德成为大家心中真正的榜样。
谈到井冈山,就不得不提其独特的地理环境。井冈山位于湘赣交界的山区,四周山峦起伏,地形复杂,难以通行。那时,国民党对该地区的统治已久,物资非常匮乏,粮食和水源都紧张得令人发愁。井冈山起义对于中国革命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。1928年,朱德领导的湘南起义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在此汇合,标志着井冈山革命时期的开始。
毛主席分析局势后,深知如果不能解决食物和物资的问题,战士们将难以坚持下去。于是,毛主席提出了“自己动手,丰衣足食”的口号,决定组织战士们下山挑粮。这项任务艰巨,山路崎岖,挑着沉重的粮袋上山,每一步都极为艰辛。尽管年轻的战士们力气大,但即使是他们也吃不消,朱德依然选择加入,和年轻战士们一起挑粮,背起沉重的两担粮食,在山间疾走。他丝毫不逊色于年轻人,脚步轻快,时常将其他战士远远甩在身后。
白天体力的消耗让其他战士回到营地后就倒头大睡,而朱德依旧一刻不停地忙碌。晚上,战士们都希望他能好好休息,但朱德依然带着任务,继续处理军务。为了让大家不再担心他,他的战士们悄悄将朱德的扁担藏了起来,不让他再去挑粮食。朱德发现后,心中明了。他心疼战士们的辛劳,自己则动手做了一个新的扁担,并刻上了“朱德记”三个字。第二天,当战士们看到朱德背着自己亲手做的扁担,依旧参与到挑粮的行列时,再也没人阻止他,大家心中充满了敬佩和感动。
朱德的成长背景使得他早早学会了勤俭节约。出生在贫苦的佃农家庭,他从小便承担了不少家务,八岁时便能独立种地。那时,他曾因家境贫困,常常感到不解:“为什么他们家能吃肉,而我们只能吃红薯和粗米呢?”这些儿时的经历深深影响了朱德,让他在进入部队后依然保持简朴生活。即使是作为总司令,朱德也始终与战士们一起吃粗茶淡饭,从不搞特殊。他总是说:“不用给我特别安排,大家吃什么我就吃什么。”正是这种亲民、平易近人的态度,使得他在部队中赢得了极高的尊敬。
红军长征的过程中,物资严重短缺,战士们时常面临缺粮少食的困境。朱德常常将自己的干粮分给其他战士,并且在没有食物时,和大家一起啃树皮、吃野草。他从不抱怨,常说:“不用担心我,从小就习惯了。”每当经过村庄,向村民借粮时,朱德总会提醒战士们,一定要与村民做好交易,保证公平公正,不去强取豪夺。这种与百姓的良好关系,也使得他在民众中赢得了崇高的声誉。
朱德关心战士们的健康,特别是长征途中,许多战士由于缺乏维生素,患上了夜盲症。朱德深感忧虑,决心采取行动解决这一问题。当部队停留在村庄休整时,他便独自前往村庄,争取到耕地的许可,带领战士们开荒种菜。通过努力,战士们吃上了新鲜的蔬菜,夜盲症得到了缓解。朱德不止一次地说:“小丁,你可能不知道,种菜我是内行,只有我带头,大家才能更有动力。” 他的领导方式,不仅展现了他深厚的革命情怀,也为战士们树立了榜样。
新中国成立后,虽然人民生活逐渐富裕,但朱德依然保持着节约的生活方式。即使国家为他提供了较为丰厚的工作餐标准,他依然坚持保持原来的粗茶淡饭。他说:“还是粗茶淡饭最相宜。”这句话深刻体现了他一生的节俭作风和对人民的深厚情感
发布于:天津市配资服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